Bravo!
程翔問題,讓我真正的想起,自已作為一個香港市民,對這件事的確不大關心,就像扮演香港市民的同學們。
貧窮問題,拿著紙仔想寫人們點解貧窮,想不到,因為覺得有太多太複雜的原因,所以就寫「太多太複雜的原因」。然後發現可以是沒有答案的(至少在工作坊的演出內不太找到)。
論壇劇場,有分。其實之前傾的時候(其實參與度不高,實在抱歉)就想,同學們會怎樣面對這個問題。因為自已覺得在爸媽開了門後親子關系一定玩完,當我想若果我父母真的擅自闖入。然後又暗地裡擔心會否有什麼突發的觀演者會讓這齣戲做不下去(幸好沒有發生)。
這台戲真的上演時又讓我有些驚訝。
1. 覺得有觀演者動之以情,真的代入了角色,以至他所想做的協調和解政策失敗,發起爛來。你說,在戲內也是這樣,對著現實世界的衰仔衰女包們又怎能好好溝通(自已也試過做這些角色,在現實中)?所以想起來父母(間中的)忍讓真的有些窩心。自已不是父母,卻也明白父母也是需要尊嚴的。驚訝這台戲證明了這點。
論壇劇場就是要讓觀演者帶這些經驗回去至少思考嘛。
2. 在第二幕父子衝突時那個觀演媽媽夾在父子中間盡力說「睇唔到,睇唔到」時雖然真的好笑,但覺得異常現實。媽媽真的盡了她的力,但一方的忍讓是真的不足夠。火頭起了,要熄就難。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表演外看著這一幕就深切的感受到。也沒想到人一急又真的沒辦法的時候,任何明知/看來愚昧的方法也得出場了。有時看了新聞報導內三日唔埋來一次的家庭糾紛,有些情節可笑得很,但大家也是逼於無奈才出那些下下策,能怪誰?(以後看到可能不會覺得他們處理得傻,還真的要明白體諒)
3. 認真地覺得演出的數位同學演技精彩。面對著觀演者各式對答,還可以入戲地切身處地代入角色思考然後作出反應。有印象的是第二幕媽媽說兒子鎖了門就是想我們不開門,可能有些事不想我們知。父親說,你說的對,一定有秘密,然後去開門。厲害(還記得媽媽的無奈樣子)。我想一齣劇可以引發討論也至少是因為演出的質素(所以又為後來的討論興奮)。
後來有同學說這齣劇到了最後也沒真正解決(可能到了那地步,下火,然後認低威已經是最好的方法)。然後又有同學說,論壇劇場並不適合傾一些較為個人的問題,因為人際關系是慢慢建立個個不同的,每人也有太多自已的經驗,所以不會有結論。同意,但也覺得自已在整個個程中看到了不少平日不會想的事,就是那種大家花一點點時間就會了解但又真的不會想不願意想。這是一個作為起步的個程。而又相信作為一個起步,這次的劇場算是成功了吧(不知算否,哈)。
其實在得出這個劇本前,大家曾經想過用網上交友作為一個題目,大概是該不該給資料網友,應否出來見面,應否跟佢去邊去邊。但後來想到,若果觀演者加入,然後死都唔比資料,死都唔應承出去,台戲就會斷。然後又想,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其實直接了當地是唔好,唔比,大家都知道。所以又可能因不夠可能性而不好玩。後來老師告訴我們要想一些「不能令觀演者逃離的情況」。若果觀演者不給資料,那還是可以讓問題發生。那劇目就變成「不理網友的後遺證」一類問題。
在設計整個劇場時覺得這是一個RPG game,只是這些situation是每一個人都明白,每一個人都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會有感受的。所以這個遊戲能激發別人對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的敏感度提高,然後反思。
蠻滿足的其實這一課。
呀,最後一課了。也玩了所有同學的工作坊。想簡單的說說覺得戲劇用作教通識的可行性。無疑如老師在最後最後所說,我們所做的工作坊都印證了這些方法是某程度上可行的。但前提是大家都是一群(算是)習慣了使用/理解/欣賞戲劇的人,而且都是成人,都是有心來上這些課的。所以工作坊的進行沒有混亂沒有問題。做定鏡呀轉換文字為戲劇重組戲劇呀,有點出第一招就知你下一步想點,然後合作的感覺。
自已不是老師,在上這課之前會想,用戲劇教學生係咪真係學到野,點評分(真係咁諗),會好白痴等問題。當然,上了課後覺得這些方法都意義深刻且有它們的用處。這是跟傳統的一個權威式人物教授而其他接收的明顯不同。就當老師已經準備了這樣去教,但學生的程度又或是他們對上課的理解/對新教學法的接受程度也已經是一個大問題(先別說學校呀政府呀等)。好像有一段路要走呢。
不過,倒也想看看有一天這些現在看起來古怪唔知做乜的教學法可以全面被接受和使用時,學生會有什麼變化。
至少,學校應該會更有趣,學術可能會離開悶蛋,不掛勾。
又至少,這個Liberal Education Through Drama就證明了這點嘛。堂堂都好笑好玩。過了一個愉快的學期(不要計在後面的功課吧)!很好!
(一月一定要去看Playback,由十一月講到而家)
貧窮問題,拿著紙仔想寫人們點解貧窮,想不到,因為覺得有太多太複雜的原因,所以就寫「太多太複雜的原因」。然後發現可以是沒有答案的(至少在工作坊的演出內不太找到)。
論壇劇場,有分。其實之前傾的時候(其實參與度不高,實在抱歉)就想,同學們會怎樣面對這個問題。因為自已覺得在爸媽開了門後親子關系一定玩完,當我想若果我父母真的擅自闖入。然後又暗地裡擔心會否有什麼突發的觀演者會讓這齣戲做不下去(幸好沒有發生)。
這台戲真的上演時又讓我有些驚訝。
1. 覺得有觀演者動之以情,真的代入了角色,以至他所想做的協調和解政策失敗,發起爛來。你說,在戲內也是這樣,對著現實世界的衰仔衰女包們又怎能好好溝通(自已也試過做這些角色,在現實中)?所以想起來父母(間中的)忍讓真的有些窩心。自已不是父母,卻也明白父母也是需要尊嚴的。驚訝這台戲證明了這點。
論壇劇場就是要讓觀演者帶這些經驗回去至少思考嘛。
2. 在第二幕父子衝突時那個觀演媽媽夾在父子中間盡力說「睇唔到,睇唔到」時雖然真的好笑,但覺得異常現實。媽媽真的盡了她的力,但一方的忍讓是真的不足夠。火頭起了,要熄就難。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表演外看著這一幕就深切的感受到。也沒想到人一急又真的沒辦法的時候,任何明知/看來愚昧的方法也得出場了。有時看了新聞報導內三日唔埋來一次的家庭糾紛,有些情節可笑得很,但大家也是逼於無奈才出那些下下策,能怪誰?(以後看到可能不會覺得他們處理得傻,還真的要明白體諒)
3. 認真地覺得演出的數位同學演技精彩。面對著觀演者各式對答,還可以入戲地切身處地代入角色思考然後作出反應。有印象的是第二幕媽媽說兒子鎖了門就是想我們不開門,可能有些事不想我們知。父親說,你說的對,一定有秘密,然後去開門。厲害(還記得媽媽的無奈樣子)。我想一齣劇可以引發討論也至少是因為演出的質素(所以又為後來的討論興奮)。
後來有同學說這齣劇到了最後也沒真正解決(可能到了那地步,下火,然後認低威已經是最好的方法)。然後又有同學說,論壇劇場並不適合傾一些較為個人的問題,因為人際關系是慢慢建立個個不同的,每人也有太多自已的經驗,所以不會有結論。同意,但也覺得自已在整個個程中看到了不少平日不會想的事,就是那種大家花一點點時間就會了解但又真的不會想不願意想。這是一個作為起步的個程。而又相信作為一個起步,這次的劇場算是成功了吧(不知算否,哈)。
其實在得出這個劇本前,大家曾經想過用網上交友作為一個題目,大概是該不該給資料網友,應否出來見面,應否跟佢去邊去邊。但後來想到,若果觀演者加入,然後死都唔比資料,死都唔應承出去,台戲就會斷。然後又想,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其實直接了當地是唔好,唔比,大家都知道。所以又可能因不夠可能性而不好玩。後來老師告訴我們要想一些「不能令觀演者逃離的情況」。若果觀演者不給資料,那還是可以讓問題發生。那劇目就變成「不理網友的後遺證」一類問題。
在設計整個劇場時覺得這是一個RPG game,只是這些situation是每一個人都明白,每一個人都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會有感受的。所以這個遊戲能激發別人對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的敏感度提高,然後反思。
蠻滿足的其實這一課。
呀,最後一課了。也玩了所有同學的工作坊。想簡單的說說覺得戲劇用作教通識的可行性。無疑如老師在最後最後所說,我們所做的工作坊都印證了這些方法是某程度上可行的。但前提是大家都是一群(算是)習慣了使用/理解/欣賞戲劇的人,而且都是成人,都是有心來上這些課的。所以工作坊的進行沒有混亂沒有問題。做定鏡呀轉換文字為戲劇重組戲劇呀,有點出第一招就知你下一步想點,然後合作的感覺。
自已不是老師,在上這課之前會想,用戲劇教學生係咪真係學到野,點評分(真係咁諗),會好白痴等問題。當然,上了課後覺得這些方法都意義深刻且有它們的用處。這是跟傳統的一個權威式人物教授而其他接收的明顯不同。就當老師已經準備了這樣去教,但學生的程度又或是他們對上課的理解/對新教學法的接受程度也已經是一個大問題(先別說學校呀政府呀等)。好像有一段路要走呢。
不過,倒也想看看有一天這些現在看起來古怪唔知做乜的教學法可以全面被接受和使用時,學生會有什麼變化。
至少,學校應該會更有趣,學術可能會離開悶蛋,不掛勾。
又至少,這個Liberal Education Through Drama就證明了這點嘛。堂堂都好笑好玩。過了一個愉快的學期(不要計在後面的功課吧)!很好!
(一月一定要去看Playback,由十一月講到而家)